第(2/3)页 而真符县城,此时是洋州义军的物资转运站。不但有大量军粮在此囤积,还有一支预备部队随时待命,杨志那边危急就支援杨志,槐树关遇到官兵就去救槐树关。 反而是洋州城,兵力十分空虚,只有一些衙前吏维持治安。 刘延庆无法下定决心,打算再看看情况。 …… 那天的追击战,更加坚定杨志的固守之心。 大量溃兵冲击营寨,西军居然还能稳住,说明敌将当中有能人,且西军的士气还算不错。 杨志和麾下将领,天然对西军有畏惧,毫无野战获胜的信心。 于是死守不出。 这个举动,把刘延庆给恶心坏了。甚至他派精锐佯攻引诱,在丘陵地带设置伏兵,也完全没有任何效果。 因为杨志实在太谨慎,或者说太怂了。 主寨追击溃兵坚决不过河,两个副寨的义军追到山下,也会被杨志下令鸣金召回。 就这样又对峙一个月,如果从盩厔出发开始计算,刘延庆带兵南下已两个多月。 寸功未建,生生卡在这里。 一个信使从凤翔而来,却是太监监军派来的,质问刘延庆为啥还没消息。 刘延庆只能回答,贼寨地势险要难以攻破,但已经取得几场小胜,攻下贼寨只在旦夕之间。 好不容易打发走使者,刘延庆再次召集将领开会。 杨惟忠说:“只能不计死伤强攻。” 一句话,用人命去堆。 而且是否能奏效,只能听天由命,这特么比攻城还难。 攻城的时候至少可以使用各种器械,还能挖地道、堆土山,或者用巨型平夷砲砸石头。 但这里全是山寨,什么器械都用不了,平夷砲也难以奏效。 刘延庆低声嘀咕:“咱手里的西军,还能强攻吗?” 杨惟忠瞬间失语。 西军是一个统称由禁军、厢军、番兵、乡兵组成。 禁军和厢军,属于正规部队,人数反而比较少。 番兵和乡兵,都是临时征募的,其中番兵是少数民族军队。 陕甘地区,有大量少数民族,他们在唐代很可能属于汉族,但自唐末以来渐渐就部落化了。或出于被迫,或出于生计,给大宋和西夏当兵打仗。 大宋这边的番兵,经常被友军割人头冒功。 于是朝廷专门定下规矩,番兵必须在脸上刺字,让杀友军冒功的家伙不能得逞。 而西军当中乡兵众多,是因为边境地区贫瘠,军粮补给十分困难,无法长期供养大量军队。于是遇到战事,就在陕西抽丁为兵,原则上三个壮丁就要抽一个。 所以北宋的陕西汉子,别看平时是农民,极有可能上过战场。 在对西夏作战的时候,经常是让番兵先当炮灰,接着就是乡兵当炮灰,关键时刻投入禁军和厢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