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个中年男子悲戚道:“陈敦义是俺爹,人已经没了。家里粮食不够,俺爹说要留给儿孙,就跟俺妈一起上吊了。” “唉!” 沈元衡轻声叹息,墨已经研好,用毛笔撇着墨水问:“可是你做户主?” “是。”男子点头。 “姓名。” “陈继宗。” “住址可有更改?” “没改。” “……” 沈元衡根本无力运笔,手腕压在桌面上,字写得歪歪扭扭。 户册信息,不仅有姓名、地址等等,还要标注大致的资产情况,以此确定这家人的户等,方便今后合理摊派各种役税。 保甲长就站在旁边,确认该户百姓是否在说谎。 这种做法,可操作性空间太大,朱国祥在四川已经取消,不再给城镇居民划分户等。如果遇事要临时摊派,城内以住房面积为准,乡下以田产面积为准。 朱氏父子说是要取消苛捐杂税,但有些东西必须摊派。 比如城市里的消防和卫生,须得雇佣差役来维持,这就得摊派在居民头上,官府不可能出钱包办。 或许是那块饼子奏效了,虽然还是没什么力气,但沈元衡的精神变得更好,对衙前吏说:“粥若煮好了,给我盛一碗晾在旁边。” 今日是免费领粥,大人限给两碗,小孩限给一碗。 明天开始平价卖粮,同样属于限售。居民拿着今天造的户册副本,到售粮点排队买粮食。 实在拿不出钱的,就以工代赈干活去。 东京城辐射出去好几条河,每年都得组织人去疏浚,否则就要慢慢淤堵。还有护城河上的桥梁,全都被赵桓下令拆了,也需要重新架起来。 城市周边,被金兵搞出一大圈无人地带,城里的粪便一直没人来收走,如今的开封早已是臭气熏天。 反正有各种各样的工作,可以临时安排许多百姓就业。 朱铭已经派人张贴告示,鼓励城中商贾重新经营,三个月内商税全免。得把经济活动给搞起来以便让更多百姓找到营生。 周边几个县的商人,也被鼓励往东京运售物资,同样是三个月内免收商税。 “沈相公,歇一歇吧,你这字儿都写得不成样子了。”军官提醒道。 沈元衡尴尬一笑,搁笔去端碗,谁知一碗粥也端不起来,干脆趴在桌子上如狗吃食一般吸舔。 衙前吏提醒说:“明日的活更多,今天可不能累坏了。” “能做事便好。”沈元衡由衷说道。 虽然饿得头昏眼花没力气,但沈元衡感到无比充实,因为他已经在东京闲了一年多。 宋徽宗在东京的最后一届科举,此时给朱铭输送了许多人才。 再怎么进士排名靠后,这些无法补缺的依旧是进士。而且官场关系相对简单,一个个年轻有冲劲,正好可以大力培养,他们估计会形成新朝的重要派系。 除了去年的侯缺进士,还有一些候缺官员,也被朱铭安排去做事。 即历年进京述职,却无钱送礼或送得不够,导致不能立即转任的官员。他们大多贪得不凶而且在朝中没有靠山。 …… 金梁桥街。 隔着蔡京宅邸两条街道,是宇文粹中的宅子,三兄弟正在商量前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