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大梁帝国】-《唐朝那些事儿》


    第(2/3)页

    不久,张彦泽从宽仁门外传进耶律德光给太后的书信以示抚慰,石重贵见可以保命,这才下令灭火,同时打开所有宫门迎接张彦泽。

    石重贵坐在御苑中与后妃们相聚哭泣,召翰林学士范质草拟降表,曰:“孙男臣重贵,祸至神惑,运尽天亡。

    今与太后及妻冯氏,举族于郊野面缚待罪次。遣男镇宁节度使延煦威信节度使延宝,奉国宝一金印三出迎。”

    之后,契丹都监博住儿入内宣布耶律德光的命令,石重贵脱下黄袍,换上素衣,再次俯首叩拜,左右近臣都掩面哭泣。

    石重贵使人召张彦泽,想要跟他商议事情,张彦泽说:“臣没有面目见陛下。”石重贵继续召唤,张彦泽只是微笑,不予理睬。十八日,张彦泽把石重贵迁往开封府,宫中大哭。

    石重贵跟太后皇后坐着肩舆,宫人宦官十几人步行跟随,路上见到的人都痛哭流涕。

    到了开封府后,张彦泽派鹤控指挥使李筠带兵看守石重贵一家,使内外不能想通,石重贵的姑姑乌氏公主贿赂守门士兵。才得以进去跟石重贵诀别,二人相扶而哭,之后乌氏公主出门自杀。石重贵让人向内库取几段帛布。守库的人不给,说:“这不是皇上的财物。”

    又向李崧求酒。李崧也推辞不给,又想见李彦韬,李彦韬也推脱不见,一夜之间,境遇大变,石重贵惆怅良久,欲哭无泪。

    不久,石重贵听说耶律德光将要渡过黄河。想跟太后前去迎接,张彦泽事先奏报,耶律德光不许。

    有关官员又想让石重贵口衔璧玉手牵羔羊,大臣抬着棺材,到郊外迎接,张彦泽再次奏报,耶律德光说:“我是派奇兵直取大梁的,不是来接受投降的。”

    也不允许。

    公元947年正月初一,后晋的文武百官在大梁城北远远地向石重贵辞别后,改换白衣纱帽。跪在路边,迎接耶律德光的到来。

    耶律德光头戴貂帽,身穿皮衣。内裹铁甲,立马于高岗之上,命百官平身,加以安抚。

    石重贵跟太后以下在封丘门外迎接,耶律德光推辞不见。当耶律德光进入大梁城门时,百姓们都惊叫奔走。耶律德光登上城楼,开导他们说:“我跟你们一样,都是人,你们不要害怕!

    我将使你们在困顿中休养生息。我本无心南来。只是汉兵引我来到这里罢了。”

    初五,耶律德光下制。降石重贵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封负义侯。安置于渤海国界的黄龙府。耶律德光派人对李太后说:“听说重贵不听母亲的话,才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您可以自行方便,不要跟他一起同行。”

    太后说:“重贵侍奉我很恭谨。他的失误是违背了先君的意志,断绝了两国的交欢。

    现在有幸蒙受大恩,保全了身家性命,我做母亲的不随着儿子,又往哪里寻求归宿呢!”

    初七,耶律德光把石重贵一家迁到封禅寺,派大同节度使兼侍中崔廷勋领兵看守。

    耶律德光多次派使者前往问候,每次听说使者到来,一家人都战战兢兢,惶恐不已。

    当时一连下了十几天大雪,寺外断绝了供给,全家老小又冷又饿,李太后派人对寺内的和尚说:“我曾在这里供给数万斋饭,现在难道就没有一个人记着我吗?”

    和尚以“契丹用心难料,不敢献上食品”为由婉拒了。石重贵只好哀求看守,才得到一点食物。

    之后,石重贵被三百骑兵押送黄龙府,所过州郡,前朝官吏前来迎奉,但都被契丹兵所阻,连食物也无法供给。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一路上,风餐露宿,纳入眼中的都是凄凉。一行人缺衣少食,只靠宫女与从官采摘野菜野果充饥。就这样走了一千多里,渡过辽水来到了黄龙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