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景德镇探访-《带张彩照回明末》


    第(2/3)页

    想到这,他好奇的问道:“不知道大人这套酒具是从何处购得?为何是有价无市?”

    看了两人一眼,熊文灿说道:“两位都是我的心腹之人,所以告诉你们也无妨。这套酒具是海商陈四海家在江西景德镇定做的,市面上根本见不到。他家做瓷器生意,每年都要定做一批瓷器,送与京师的显贵豪门,老夫和他交厚,所以老夫也得了一套。”

    “原来是陈家定制的。怪不得有价无市了。”赵国华笑着道。

    看着这精美的瓷器,赵国华突地想起了后世的一种特殊的瓷――骨瓷

    骨瓷亦称骨灰瓷,生产始于英国,基本工艺是以动物的骨炭、粘土、长石和石英为基本原料,经过高温素烧和低温釉烧两次烧制而成的一种瓷器。骨质瓷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区别骨质瓷与其它瓷器之间的本质依据。特征一:骨炭含量36%以上(国家标准);特征二:经过二次烧成而成(素烧,釉烧)。根据英国所设的骨瓷标准,含有百分之三十来自动物骨骼中的磷酸三钙,且成品具有透光性,方得称为骨瓷。

    骨质瓷需要在陶瓷原料中掺入牛、羊等食草动物的骨粉,以牛骨粉为佳),骨质瓷的形成主要依靠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钙,其中氧化钙的含量越高,色泽越好。在自然界中,氧化钙的来源不多,所以选择动物的骨粉作为氧化钙的来源。骨质瓷最早产生于英国,大约于18oo年左右明。骨质瓷明历程颇有喜剧色彩,1756年,一位英国人偶然在烧制瓷器的高岭土中加入利用动物骨头磨成的骨粉,出人意料地烧出如脂似玉的瓷器。由于骨粉这一成分可以增加瓷器的硬度和透光度,且强度高于一般瓷器,因此可以做到比一般瓷器更薄、更透、更白。由此便诞生了骨瓷这一种新型瓷器。

    骨质瓷因其造型独特、简洁明快,质地洁白而细腻,长期以来一直是各国贵族用瓷,是唯一世界上公认的高档瓷种。

    因其瓷质细腻通透,器型美观典雅,彩面润泽光亮,花面多姿多彩的特点,成就了它洁白的质地和华贵的造型,兼有使用和艺术的双重价值,历史上是宫廷专用品和贵族收藏之珍品,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受到不少买家的青睐,号称“瓷器之王”。骨质瓷在经过一代代名匠之手后,逐渐成为世界陶瓷珍品。

    赵国华的父亲爱好收藏,他就有一套骨质瓷茶具,有几次赵国华见他拿出来欣赏。赵国华还从父亲那学到了一些骨质瓷的鉴别和养护的方法。

    “既然高档瓷器如此值钱,自己何不到江西景德镇去买一套窑来烧骨质瓷,至于牛骨粉,那更不是问题了,革左五营吃的主要就是牛羊肉,有大量的牛骨粉可用。大明朝的有钱人多的是,只要烧出了骨质瓷,那就是大把的银子。”想到这里,赵国华心里暗自笑了。

    吃饱喝足后,告辞了熊文灿和刘文材,出了行辕,赵国华带着牛欢和几个护**化装的随从骑着马向江西景德镇而去。

    这天宣大总督卢象升正在总督府里处理公文,见幕僚杨廷麟进来,便放下手里的公文问道:“伯祥,你去视察了军屯,你估计我宣大今年的粮食收成如何?”

    “总督大人,看样子我宣大今年的粮食获得大丰收,已成定局了,这都是大人您全力整顿宣大军屯的功绩。”杨廷麟高兴的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