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国舞台-《决战大洋》


    第(3/3)页

    同时,波兰也仿效德国以武力威胁他国——出兵立陶宛、强迫后者承认维尔诺属于波兰领土,以及施压捷克斯洛伐克而成功吞并了捷克捷欣市,这些侵略作为都令波兰在欧洲的形象恶化,国际地位更为孤立。

    完成吞并捷国后,希特勒开始正式拉拢波兰加入《**产国际协定》,形成如同后来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芬兰和日本帝国的联合战线,一九三八年,新任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与波兰大使会晤,提出其联盟必须以但泽划归给德国、并在走廊地区建立一条高公路来连结德国领土为前提,倘若波兰答应,希特勒将会未来给予波兰乌克兰北方的领土,并将德波条约延长二十五年作为补偿。然而,波兰认为,若加入了德国为的军事联盟将会沦落为一个卫星国,甚至最终其国家地位受到威胁,如同捷国被德国所吞并,因此波兰军事领导人贝可勒尔拒绝其提议,波兰外交部与军事领导人的看法也走向一致,波兰政府领导人亦不信任希特勒。三月二十一日,贝可勒尔前往柏林与希特勒会晤,后者强硬地要求其接受德国的条件,但遭到拒绝,双方不欢而散。

    希特勒即命令军方拟定入侵波兰的计划——《白色方案》,并于四月三日予以批准。

    英国也意识到德国与波兰关系的改变,一九三九年三月三十一日,波兰得到英国的保证,将维护前者领土的完整,四月六日,贝可勒尔前往伦敦签署《英国-波兰安全保证条约》,五月十九日,波兰又与法国签订类似的议定书,表示当波兰受到攻击时,法军将攻击德国,同样的,当法国与比利时受到德国攻击时,波兰也会进攻后者。希特勒于同月二十八日以波兰接受英法两国保护为由,宣布废除《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并命令德军在八月前做好进攻该国的准备,另一方面,英国相内维尔.张伯伦仍认为能与希特勒达成一项关于但泽(也许还包括波兰走廊)的协议,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希特勒也有相同的看法。

    而在但泽走廊的会谈破裂后,德国几个月内与波兰之间没有任何外交互动,希特勒知道,自从一九三九年四月起,英法两国为遏止德国而与苏联谈判,但前两者仅欲苏联提供帮助,却不愿在苏联同样受到攻击时援助,谈判遂陷入胶着,再加上苏联与德国国境并未相接,若要与德军战斗就得通过波兰或罗马尼亚的领土。而这两个国家却都不同意其军队通过,尤其是波兰,贝可勒尔认为若与苏联同盟只会激怒希特勒,让战争提早爆。

    希特勒见此,便于八月二十三日派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前往苏联,于当天晚上签订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又称《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有效时限为十年,国际上对德苏的关系改变感到震惊,原先这两个国家在意识形态上是完全对立的。然而,《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并非仅有保证两国安全的效用,其中还附加了一项秘密协定:两国共同瓜分东欧,包括波兰、波罗的海诸国、罗马尼亚等国家,以波兰来说,他将被德苏两国共同瓜分,前者取得百分之四十九的领土,剩余则划给苏联,两国不但将共同出兵打击波兰,在德国因进攻波兰而遭英法宣战时,苏联将会维持中立,波兰即因此面对历史上德国与俄罗斯的第四次瓜分。

    在英国的催促下,八月二十九日,德国布了最后一次的外交声明,声称《白色方案》的时程表会重新修正,当晚,德国政府作出回应,除了要保护波兰的德国少数民族外,德国还要收复但泽以及波兰走廊(先前希特勒仅要求于走廊建立高公路,如今要求取得走廊全境),希特勒需要一场真的战争,因此他打算避免掉先前捷克斯洛伐克时西方国家介入的问题,并欲分化波兰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因此提出了一个附带条件:前来的波兰全权代表必须在一天的时间内抵达柏林来签署一项协议,英国的张伯伦内阁认为可以继续进行谈判而感到高兴,但若考虑到德国规定波兰全权代表要在限时一天的时间里抵达,这个难以达成的限时行动也意味着此为德国的最后通牒。

    八月三十日至三十一日间的凌晨,里宾特洛甫向英国大使宣读了德国的十六项要求,而当英国大使内维尔.汉德逊要求将该文件副本转交给波兰政府时,遭到里宾特洛甫拒绝,理由是“波兰代表未能在午夜前抵达”。当波兰大使约瑟夫.利普斯基于当日中午抵达柏林、求见里宾特洛甫时表示,波兰愿意考虑与德国进行谈判,但他也承认自己没有全权能签署任何协议,里宾特洛甫便将他赶走。不久,德国的广播宣布波兰否决了德国的提议,因此谈判终止,下午四点,希特勒决定将攻击行动于隔天早上四时四十五分展开。

    由此可见,这个世界的舞台一向只为大国设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