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改组之前的坏消息-《加州第一家》


    第(2/3)页

    美洲银行财团不可避免的迎来了危机。

    在维达克的报告里,出现了几个人的行踪:一、亨利·摩根于12月3日抵达旧金山,次日,JP摩根银行高级副总裁切尔诺入住同一家酒店;二、大通国民银行派出了一个工作组,于12月5日抵达旧金山,领头的是一个年轻人,疑似大卫·洛克菲勒。

    看到这几个名字,埃文便知道,至少有两把大刀正磨刀霍霍的向美洲银行头上砍去。对此,埃文只能光看着干着急。

    他不希望美洲银行财团落入“两巨头”的手里。这对他来说目前虽然影响不大,却会大大缩小他以后发展壮大的空间,可一时之间他也想不出有什么方法能避免这个结局。

    他只能暗暗祈祷,马里奥和克莱尔这两兄妹不要太无能。

    如果说美洲银行的危机埃文暂时没有办法,那另一件事却由不得埃文不重视了。

    今年4月底,施乐公司将采用静电复印技术的复印机Xerox  Model  A正式推向市场。托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的宣传推广的福,该产品上市之后,得到了数量不菲的定单。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埃文又将创造一个热销产品时,市场却给了整个施乐公司一记大耳光。

    Xerox  Model  A提供的复印功能确实让不少人眼前一亮,并下了订单。然而当拿到实物之后,其层出不穷的故障却让客户烦不胜烦。虽然施乐已经组建了较为完善的售后服务团队,但实际的使用体验还是让客户望而却步,几乎少有追加后续订单的。

    Model  A的表现出人意料,让整个施乐公司陷入了困境,但埃文并没有动摇决心,顶着巨额的亏损,下令让卡尔森加紧解决故障,并开发后续产品。

    而在这种情况下,维达克的报告里却指出,有两家公司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以研制类似复印功能的机器。

    这两家公司中,一家是RCA公司,和应用物理公司在电视机领域是正面竞争的对手。

    另一家公司是埃文的熟人,魔七公司从成立之初的合作伙伴,3M公司。

    根据维达克搜集到的资料,两家公司为了避开施乐公司的专利壁垒,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思路以实现复印功能。

    不过,具体是什么思路,维达克并没有拿到明确的资料。

    但这不重要,埃文关心的是,RCA公司和3M公司的行为说明,复印机的市场前景已经被肯定。

    他们想要进场分一杯羹。

    这对施乐公司来说绝对是一个十足的坏消息

    精心准备的头炮没有打响,施乐公司上上下下紧张成分,在这种关头,又有竞争者入局,对施乐来说几乎算是雪上加霜。

    一拿到这条情报,埃文便决定做些什么。

    首先,不能让RCA公司,3M公司轻易拿出竞争产品。时限是施乐公司消除Model  A的负面影响之前。

    这一条必需做到。如果不能,即使后来施乐公司能提供稳定的产品,客户也会因为前科而不以其为首选,这对施乐的营销团队来说是灾难性的,付出成倍的精力也不一定能达成一半的效果。

    其次,施乐必需尽快扭转复印机既金贵又娇嫩的大众印象,为此广告宣传自不必说,卡尔森的研发队伍更是关键。

    不过,目前埃文暂时无需再给卡尔森施加太多的压力。当初复印机发售前,埃文曾和卡尔森就产品标准有过分歧,最终卡尔森坚持了自己的意见。然而事实证明,埃文的高标准是有必要的。虽然不是说按埃文的要求就能完全避免发售后的维修灾难,但在这事上,卡尔森自然而然的成了首要责任人。

    因此,这半年来,卡尔森可以说面临着有生以来最大的危机和压力。如果他不是施乐公司的股东,静电复印技术的发明人,埃文需要他带领研发团队,卡尔森相信自己早当了替罪羊,要么被发配闲置,要么被清出公司了。

    面对此种危机,卡尔森悔不当初。为了保住当前的地位与财富,他不得不拿出十二分的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Model  A的改进工作和下一代复印技术的研发工作当中。为了节省交流沟通成本,他将萨克拉门托的实验室迁到了洛杉矶。自己则几乎住进了实验室。

    卡尔森这么拼命的后果就是,不到三个月,他的头发便白了大半,人几乎瘦了一圈。

    埃文见状,不得不强制性的命令卡尔森休息一段时间,同时把他的夫人海伦·希金斯从萨克拉门托叫到了洛杉矶,以照顾他的生活。

    有了海伦的照顾,卡尔森很快恢复了正常的作息,身体也养了回来。

    “现在,是时候给他加一点担子了。”

    “复印技术除了卡尔森的静电复印外,还有一种,相对于静电复印全程干燥的状态,另一种是用液体实现的,因而被称为湿式复印。”

    “RCA无法钻静电复印技术的漏洞,只能转而研究湿式复印。”

    “我当初没有研究湿式复印,是因为比起静电复印的通用性来,前者局限性更多,现在么,就算为了搅局,施乐这边也应该行动起来。”

    “这时候不能省钱……”
    第(2/3)页